中国服装辅料网 - 服装辅料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服饰文化 | 辅料常识 | 国际动态 | 企业报道 | 统计数据 | 行业动态 | 营销管理 | 政策法规 | 潮流时尚 | 成功案例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企业报道 > 一个服装企业的“走转改”
9.biz | 商业搜索

一个服装企业的“走转改”

信息来源:fffzzz.com   时间: 2011-11-25  浏览次数:460

  “用工荒”在服装加工企业已是个普遍现象,可东台有家服装厂就是这么“牛”:非熟练工不要,正式上岗前还必须通过考试。即使这样,来应聘的女工还是络绎不绝。
  “你们也是来红枫服装厂考试的啊?虽然要求严格了些,但工资还是蛮高的,大家都来试试看啊!”还没进入厂区就听见三三两两结伴应聘者的对话。记者好奇地跟了进去。
  应聘地点设在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,早已被前来应聘的女工挤满了。负责招聘的技师王珍介绍说,“我们不缺普通工人,就是要挑选更好的技术工。”据悉,今年前后他们已经招聘了300多人了,这已经是第三批了。
  “挑选工人这事搁在以前根本想也不敢想,能招到人就已经不错了。”服装厂负责人沈春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,厂子现在之所以红红火火的,得益于我们及时“走转改”啊!
  “走”,就是进行产业转移。“我们厂之前设在无锡新区,专做服装代加工,出口到国外。可是无锡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有1000多家,招工压力特别大。”沈春宏说,为了企业的发展,他们将企业从缺少劳动力的无锡迁往东台。苏南苏北用工差异是很大的。“以前厂里一般就60人,工资待遇高不说,人员流动性还大,这也使得产品质量无法控制。而现在厂里平时最少也有80人,订单多时则要用到150人。虽然工资和苏南差不了多少,但这里能留住人。”“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。”沈春宏感慨地说,我们现在不仅摆脱了缺人的困扰,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,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口碑。
  沈春宏的话记者在车间里得到了印证。“听在苏南打工的那些小姐妹说,她们每月的工资也就2500元左右。而我们在家门口干活工资也能拿这么多,还有保险交,都快赶上这儿的公务员了,所以我们也乐意跟着老板干。就是最近的订单太多,忙死我们了。”正在赶活的女工孙立踩着缝纫机头也不抬地说道。
  订单太多?记者听后不由一愣。受日美等国经济不景气以及当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的影响,国内中小出口企业的日子相当不好过,很多加工企业因为没有订单,不得不停产了。在一旁的沈春宏肯定了孙立的说法,“受金融危机影响,虽然今年40万件的订单比往年的60万件少了很多,去年每季起码有10个款式,而今年才五六个款,但和其他服装企业相比,我们已经很幸运了,订单排到了明年2月份。” 沈春宏说。
  在回答记者有关厂子的经营之道时,沈春宏说,这和之前说的产业转移密不可分。“生产队伍稳定了,加上严格的把关审查,我们厂生产的服装质量在圈类得到一致好评,要求签单的客户自然也多了。”
  同时,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,红枫及时调转船头,“转与改”。一转目标市场。今年虽然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订单在下降,但南美、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订单还是与往年持平。因此,他们调整了目标市场,转战南美等地。他举例说,“出口日本的一件短袖利润假如是一块钱,那么出口到南美就可赚到一块二。”业内人都知道,日本对进口的服装要求极严,加上日本又是美单欧单的中间商,所以出口日本的服装费时费料不说,中间利润还很低。而出口南美、南非的服装要求相对宽松,为此他们加大开拓新客户的力度,争取了利益最大化。
  二改经营思路。“我们不仅紧盯国外市场,眼睛还要向内看,做内销。内销这一块我们已在进行中。” 沈春宏感叹地说,“这个行业真的是越来越难做了。不断上升的加工成本对于我们这个"国际加工厂"是个巨大的考验。”他给记者算了笔账,一件成衣获利5美元,扣除25%人员工资和17%的增值税,就剩2.1美元。再扣除运输、电费等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因素的影响,他们能获5%的纯利就已经不错了。红枫虽然订单多,但也只是能勉强经营,与他相识的不少同行就因为入不敷出而关门歇业。
  另外,越南、老挝、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加工成本比国内低很多,国外不少订单都流入了这些国家,行业大不如从前了。为此,沈春宏已着手减少国际代加量,转做内销。
  多年的代工经历也让沈春宏意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。目前,他已经在高薪招募有能力的设计师,厂里内部也在培育自己的设计力量。品牌名称和标志也在进一步策划之中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装辅料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